日前,民航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在《民航法》框架下,规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准入和监管要求。记者注意到,取得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四个基本条件,而“投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地面第三人责任险”正是其中一个关键条件。
近年来,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发展迅速,在个人消费、农林植保、地理测绘、环境监测、电力巡线、影视航拍等领域应用广泛。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批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企业,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业对部分传统通用航空作业领域的替代作用非常明显。就在5月29日,饿了么宣布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无人机送餐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的飞速兴起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等问题。无人机自进入民用市场以来,一直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一直饱受诟病。“无人机跟汽车一样,也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除了‘炸机’、丢失之外,操作者如果操作失误,就会出现无人机坠落的情况,轻则机器受损,重则伤人,甚至是地面上的财产损失。”一位职业飞手告诉记者。
险企涉水无人机保险领域
针对目前无人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险业纷纷开始在专业领域探索无人机保险,以应对无人机的售后风险隐患。据记者了解,众安保险、人保财险、平安保险、天安保险、易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华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通过与无人机企业合作或者自己开辟分支业务的方式,涉身无人机保险领域,以多种组合方式,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据保险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无人机保险常见的有第三者责任险、机身险、无人机驾驶员伤害险等,不同的险种保价和售后均有所不同。
第三方责任险,承保操作无人机时发生的对第三者人员及财物造成的伤害或损失。一般都有多种额度供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无人机第三方责任险,有些保险公司还推出了“跟机”和“跟人”两种选择,“跟机”是以无人机作为保险标的,承保不同人员操作时发生的对第三者的风险。“跟人”是指某一特定操作者作为保险标的,承保其本人操作无人机时产生的对第三者的风险。该险种除了帮助飞手减少在赔偿过程中的经济损失之外,还能够有效提高类似事故的处理效率。
机身险主要针对无人机本身在操作期间造成的损坏,无人机进水、电池、地面设备损坏等情况是否在承保范围还要以承保方的具体规定为准。
无人机驾驶员伤害保险,承保操作者遭受意外伤害事故导致伤残或者身故时,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市场需求强烈,范围不断扩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无人机领域最开始只有消费级航拍机尝试推出保险增值服务。从去年到今年,保险公司参与度迅速提升,从最初的小心尝试到现在的积极参与,寻找市场新亮点新机会;与此同时,客户对保险的需求和接受度也不断提高。
虽然无人机保险是从消费级开始引起市场的重视,但随着无人机在农业、测绘、警用、电力等行业的不断细分,导致以上行业的保险需求越来越强烈。据分析,由于工业级无人机产品价值高、使用频次高,而且是超视距飞行,导致这些用户有着更强烈的保险需求。